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引洮供水工程是以九甸峽水利樞紐為水源地,重點解決甘肅中部地區(qū)干旱缺水問題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該工程集解決城鄉(xiāng)生活用水、工業(yè)供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用水及灌溉、發(fā)電、防洪功能于一身,意義重大。由于工程涉及地下輸水距離較長、輸水隧洞砌襯所用石料的天然放射性對水質的影響具有長期性、持續(xù)性,而且工程所用石料為采自丁家峽的前震旦系花崗片麻巖、花崗巖,此類巖性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常常偏高,為人們所關注。因此,對石料場天然放射性水平進行調查, 分析評價石料使用的安全性至關重要,也是工程建設能不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通過20m×10m 網(wǎng)度地表和坑道內伽瑪照射量率測量、伽瑪能譜測量,以及代表性巖石取樣分析其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 的比活度,取得各類巖性的放射性水平結果, 同時用天然洮河水浸泡破碎石料原樣,分析其放射性核素U、Th 比活度,計算浸出率進行對比,最后依照相關國家標準,進行分析評價,判定石料使用的放射性安全性。
地面巖土體伽瑪照射量率和伽瑪能譜水平用FD—3014 數(shù)字γ 輻射儀、GAD—6 四道γ 能譜儀, 對石料場測量區(qū)內的1 050 個巖土體進行伽瑪照射量率和伽瑪能譜測量, 并按主要巖性歸類統(tǒng)計。
坑道中伽瑪照射量率和伽瑪能譜水平為了解采石場深部巖性的放射性水平變化情況,在距地表高差80m 深部、74°方位(垂直巖層走向)施工平巷坑道,進尺60m,按照5m 點距進行了系統(tǒng)的伽瑪照射量率測量和伽瑪能譜測量, 其結果見表3。并分別在5m、20m、40m 處采集巖石樣進行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0K 分析。
石料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析測試結果石料場測量控制區(qū)范圍內包括坑道中采集有代表性的花崗巖樣12 個、花崗片麻巖樣8 個,送陜西省放射性物質監(jiān)督檢驗站采用美國ORTEC 公司的高純鍺多道伽瑪能譜儀進行分析, 測定巖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4 0K 的含量。每個原樣重3kg、粉碎過60 目篩、烘干, 測量6h。
石料鈾、釷浸出率試驗結果為了確保引洮一期工程9 號隧洞利用石料襯砌后引水安全, 對擬開采的石料在天然狀態(tài)下進行浸出率試驗。依據(jù)《放射性廢物固化體長期浸出試驗》(GB7023—86)國家標準要求,利用洮河上游(九甸峽)天然地表河水(pH 值6.5),在常溫、常壓下,對破碎后粒度為20mm±的石料100kg 浸出時間7 天。取洮河天然地表水原樣、破碎后石料原樣、浸出液水樣和石料,分析其放射性核素U、Th 的比活度。
通過評價區(qū)石料放射性水平測量分析, 得出如下結論:
1)工程涉及區(qū)沿線區(qū)域黃土覆蓋區(qū)放射性水平均處于低背景區(qū), 洮河水質的放射性水平也在正常范圍。
2)擬采用的石料場花崗巖、花崗片麻巖石料的放射性核素鈾、釷、鉀含量超出本地區(qū)土壤本底水平,為該類巖性放射性水平背景本身偏高所致。但是通過對石料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分析對比, 滿足IRa≤1.0 和Iγ≤1.0 要求, 依據(jù)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標準, 可以判定石料場石料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符合國家標準用于建造建筑物主體工程所使用建筑材料的要求,丁家峽石料場石料的使用是安全可行的,滿足引水工程的需要。
3)鑒于該區(qū)放射性核素分布不均勻,由于地質作用局部地段有可能產(chǎn)生聚集,出現(xiàn)偏高或異常,因此在采石過程中要加強放射性監(jiān)測。在石料與水泥配制混凝土時, 要求使用pH 值在6.5~7.5 的中性水,禁用酸性和偏酸性水。